二十大宣讲稿: 数读二十大报告, 精彩十年与前进步伐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用一组组数据, 说明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这些数字彰显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雄厚基础、经济增长的“硬核” 实力。 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 正是这些可见、 可感的增长数字, 这些总量、 规模在世界排名中的“头部” 位置, 奠定了 发展底气, 支撑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每一个坚实步伐。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段辉煌历程, 也是全体中国人获得感、 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壮阔征程。 在对今后中国发展的安排部署方面, 也同样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提炼总结, 这简单数字的背后, 是党中央的赢得更大胜利的高度自信, 是对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精心部署, 是对全国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
一、 报告中的“1 ” , 是核心目标和工作指引报告中提出一个中心任务, “从现在起,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第一要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一)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我们越发展壮大, 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 面临的外部风险困难和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就会越多, 也就越需要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搞好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至关重要。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关键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脉络、 重要成果和实践要求, 坚持、 运用、 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够使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综合决策能力、 驾驭全局能力, 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预见性、 主动性, 进而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为前瞻性思考、 全局性谋划、 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新的征程上, 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断总结、 提炼、 概括实践经验, 用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二) 从“中国式现代化” 的高度落实好各项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 是新时代新征程奋斗进取的全局性指导, 是我们把握工作方向、 方法的重要指导, 是我们理解发展本质和路径的根本出发点。 近代以来, 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受外部世界影响, 几次现代化机遇为外力所打断。 但在追求国家现代化的竞技场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甘落后、 奋起直追,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突破, 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拓展了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现代化、 制度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三位一体。 中国式现代化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 中国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并吸纳市场经济等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已经创造了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速度最快、 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发展奇迹, 以及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 不是建设西方式“升平世” , 而是要实现“太平世” , 要从小康迈向大同。 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命运与共的人类现代化新路。 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 中国是靠十几亿人民的勤劳革命、 创新革命而富起来的。 中国不是“国强必霸” , 而是“国强好仁” , 没有输出战争动乱、 输出苦难,而是为世界创造巨大发展机遇, 让世界各国搭中国发展快车;没有在世界上称王称霸、 唯我独尊, 而是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高质量发展明晰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轮廓。
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初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通过改革、 开放和创新, 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这为我国经济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 方向。 首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次,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把高质量作为发展的前提。 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制“质的有效提升” 和“量的合理增长” 。 经济质量的改进必须是扎实的、 有效的, 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 号;经济速度也要保持适度的增长。 坚持质与量有机统一, 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最后, 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 注重新型工业化, 把经济的发展引导到更多依靠先进制造业上, 把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到创新、 绿色、 智能、 标准等为导向的现代制造体系上。
二、 报告中的“2” , 是行动路径和道路自信报告提出“两步走” 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报告指出中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 “实践告诉我们,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关键时刻的关键布局, 对未来全局至关重要。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就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举, 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百年大党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二十大将制定出全面科学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正确方向, 凝聚强大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新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任务, 就是要让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在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制定新的行动纲领,将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提出更为详尽、 深入的要求和举措, 在新的层次新的水准上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赋予了 普遍真理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这一伟大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既不丢老祖宗, 又自觉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 和“显微镜” 来观察时代,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大向前推进了 一步, 实现了 “通向真理道路” 的历史性飞跃。 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 今天的中国很难,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 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也前所未有, 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不断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不过, 面对风险, 面向未来, 只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 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 我们就无惧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 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三、 报告中的“5” , 是制度保障和前进方向报告强调,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必须坚守五个“必由之路” , “全党必须牢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
(一) 从“五个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中, 我们增强了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全力战胜各项困难和挑战的志气、 骨气和底气。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前途光明, 任重道远。 前进道路上, 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前进路上, 风高浪急。 但是, 我们无所畏惧, 更不能裹足不前, 而应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我们有理由保持信念, 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 因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因为我们党久经考验, 带领我们取得了 一个又一个胜利; 还因为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脚踏中华大地, 传承中华文明,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 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只要我们坚定志不改、 道不变的决心,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 标, 踔厉奋发、 勇 毅前行、 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 五个“必由之路” , 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总结。
解决中国的问题, 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根本保证。
如果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抓不好, 那么,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就会落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会出现重大挫折。 因此,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是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中的核心问题。 十八大以来十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了 新的提升, 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自我革命能力得到了 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消除了 党、 国家、 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勇于自 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自我革命的内涵为: 外靠发展人民民主、 接受人民监督, 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 勇于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勇于刀刃向内、 刮骨疗毒。 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长盛不衰、 不断发展壮大,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有效破解历代兴亡周期率的锐利武器。
这五个“必由之路” 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科学回答了 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 道路、 根本动力、 指导理念和根本保证问题, 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总结, 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 第一个百年征程胜利结束, 要走好第二个百年征程, 实现长期执政,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除了 ‘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 , 没有别的路可走。
历史的画卷, 总是在奋斗奋进中铺展。 未来 5 年,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有了 新要求。 在伟大实践中, 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勇前进, 力争上游,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拼劲, “踏平坎坷成大道” 的闯劲, 不断自我完善、 自我提升, 将个人奋斗融入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事业中去, 落实新要求, 勇担新任务, 展现新作为。
团结奋斗,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生于团结, 幸福源于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胜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 百年伟业, 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需要持续团结奋斗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新征程上, 我们要继续弘扬和践行团结奋斗精神,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 团结就是力量, 奋斗开创未来, 团结奋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 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光明前途, 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团结奋斗是应对一切变化、 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重要保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 只有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才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克服重重阻力、 抵御风险挑战,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从国际上来看,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上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飞速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凸显, 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 已经持续半年多的俄乌冲突仍在继续, 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和秩序;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在一起, 笼罩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久久未散, 进一步加强了 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造成全球治理危机加剧。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处心积虑破坏我国发展战略, 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团结才有力量, 奋斗才有出路。 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风险挑战, 我国必须积极主动调整, 这就更需要团结奋斗,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赢得发展优势、 实现更好发展。
从国内来看,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减弱三重压力; 民生领域诸如教育、 就业、 医疗、 养老、 住房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卡脖子” 问题比较突出;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网络安全面临着威胁; 等等。 正如总书记 7 月 26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指出的,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新的战略任务、 新的战略阶段、 新的战略要求、 新的战略环境, 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 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 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 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 更需要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在共同奋斗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 团结才能胜利, 围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 标,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围绕明确奋斗目 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 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历经前所未有的苦难, 一度陷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那时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千百万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梦想和奋斗目 标。 “这个梦想, 凝聚了 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 在中华大地上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 形成任何国家任何人都阻挡不了 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奋斗目 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并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实际制定了 “两步走” 的战略安排和阶段性目 标, 逐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图景变为可及可感的美好现实, 明确了 中华儿女努力奋斗的方向,激发了 实现伟大目 标的信心, 形成万众一心、 朝气蓬勃、 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党的全面领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主心骨。 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同时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把具有不同意志和活动方向的人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形成自觉基础上的联合, 以消除群众运动的自发性、 分散性、狭隘性, 进而转化为作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 党的全面领导是海内外中 华儿女形成历史发展合力 的最大优势和核心动力。 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与人民休戚与共、 生死相依, 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任何权势团体、 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 正因为如此, 我们党才能够始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 从“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到“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再到“始终同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 在团结奋斗中不断取得革命、 建设、 改革的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 前所未有地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征程上, 坚持团结奋斗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并提升为团结奋斗的自 觉行动, 持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高度的文化认同是传承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根基。 树高千尺总有根, 水流万里总有源。 总书记强调: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是民族团结之根、 民族和睦之魂。 ” 坚持团结奋斗共襄复兴伟业, 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认同作为支撑。 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文化激荡碰撞, 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 因此,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持续增强文化认同, 凝聚价值共识, 汇聚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 在文化自 觉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从最深层次激发起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大局以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促进形成团结奋斗的价值共识。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理性认同并在其规约、 引导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团结奋斗的自觉行动, 同心同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 奋斗才会成功, 紧紧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 矢志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 团结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品质,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 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 最大限度发挥了 统一战线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新征程上, 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 形成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 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不断寻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尊重包容多样性和差异性, 妥善协调不同民族、 不同党派、不同阶层、 不同群体的利益、 要求和意见, 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的良好氛围, 画出最大同心圆, 紧紧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 最大限度汇聚起各个方面的力量,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坚守人民立场, 始终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总书记指出: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艰苦奋斗、 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征程上, 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团结奋斗中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密切联系群众, 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在零距离接触中充分了 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人民生活幸福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体现在教育、 就业、 医疗、 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各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所想, 以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实际行动, 不断满足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 丰富化的需求, 提升幸福感、 获得感和安全感。